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五位一体”助乡村“全方位”振兴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2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近年来,大同农商行作为支农支小主力军,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地方政府和省联社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各项部署,以普惠金融、产业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小微金融为发力点,全方位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以高质量服务赢得农村和县域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普惠金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大同辖内6个县(区)原均为贫困县(区),2020年虽彻底实现脱贫,但群众重新致贫、返贫的风险不容忽视。该行以“乡村信贷补短”加大涉农资金投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围绕基层网点与基层村两委党组织进行“双基联动”,建设39家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推进网点、服务、人员下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一级全覆盖。二是通过在各行政村召开现场授信会、搭建服务平台,抓好脱贫人口小额贷款、创业贷款和富民产业贷款投放,满足脱贫人口资金需求。2023年末该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近2751万元。

  “产业金融” 助推乡村产业兴旺

  大同是中国黄花之乡、黄芪之乡,是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重点市、京津冀地区“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三大优势奶业产区之一。该行瞄准当地特色产业,为其提供精准金融支持,助推乡村产业兴旺。一是增加对特色农业及优势企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的金融资源配置,推出符合当地产业需求的“助农贷”“富民贷”,以及以活畜为抵押物的“活体贷”。二是加强对农牧业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等全产业链各环节的融资力度,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企业及农村仓储物流、商务营销企业发展。2023年末该行涉农贷款达116.98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20.01亿元。

  “绿色金融” 支持乡村绿色发展

  深化绿色金融建设,服务辖区绿色发展,是推动大同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该行持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引导信贷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和技术更加绿色化的产业。一是积极对接政府相关部门,获取绿色项目“白名单”,召开银企对接会,了解绿色企业融资需求,为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生态环境企业提供有力信贷支持。二是加快设立绿色专营机构或服务窗口,培育专业信贷人才;科学合理制定FTP考核制度,提高绿色信贷占绩效考核内容的比重;设立专项绿色信贷额度,扩大绿贷占贷款业务比重。2023年末该行投向绿色产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9.18%。

  “文化金融” 深化乡村文明建设

  大同有着2300多年建置史、1700多年城市发展史、412年都城史,多元文化集聚交汇融合。近年来,该行不断加大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以金融政策引导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文化+旅游+金融”发展模式,打造“区域领先的文旅产业‘链主’企业”为战略定位,重点支持一批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农业和农村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的项目和企业。目前,该行投向辖内文旅产业信贷资金近7亿元。二是以打造示范村带动周边信用村评定,已完成杨家窑、王家园、上窝寨、北村等多个信用村的评定工作,方便对贷户授信、用信的管理。2023年末该行累计评定信用村91个,信用户7722户。

  “小微金融” 激发乡村经济活力

  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占大同企业总数的83%,是特色化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经济载体。该行通过深耕小微信贷,不断加大对农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助推小微企业快速成长。一是聚焦全市“四大赛道”和“十大产业”,建立重点小微企业“储备库”,重点加大对农村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排查力度,制定专门的信贷政策,积极开展贷款营销。二是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的信贷模式,巩固壮大了大同市牧同乳业有限公司、大同市天和牧业有限公司、大同同风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等行政村龙头企业,解决了农民就业难问题。2023年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