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喜欢在春天里读书,尤其是读着那一首首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那平平仄仄的韵律,朗朗上口的词句,摇头晃脑地读着,自觉别有一番韵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想到春雨,自然就会让人想到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雨本来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然而,在诗人杜甫的笔下,雨被赋予了一种灵性,赋予了一种情感,更赋予了一种脉脉温情。不信,你看,多好的雨啊!它知道春天来了,人们播种需要它,世间万物的复苏需要它。所以,春雨知道自己是该来探访大地的时候了。于是,便把自己贡献给了人们,贡献给了大地。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我觉得在描写春天的古诗里是最有意境的一首了。“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借助“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笋、河豚”等意象,既有动物,也有静物,诗人巧妙地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把一个静悄悄的春天描写得热闹非凡起来,真是让人读了不禁拍案叫绝。
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竞放的喜悦时节,然而,面对眼前美好光景,对于常年在外流浪的游子来说,不免会勾起心中无尽的乡愁。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就是很好的见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和瓜州,两地虽然相隔只有一条河流的距离,而钟山也只是相距了几座青山罢了。然而,每年,当春风再次把河流两岸的草吹绿时,常年在外漂泊的我啊,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盏灯,照着我回归故里呢?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王安石眼看故乡近在咫尺却因事而不能回去的那种强烈思乡之情。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送别》一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这首诗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王安石渴望自己回去,王维则盼望他人归来。无论是渴望还是盼望,其意都是在思念啊!
时值春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这样一个晴好的春日里,读读古诗,赏赏春光,得闲情亦得雅致,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