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余脉,层峦叠嶂。走进昔阳,扑面而来的,不仅是山野的清风,更有一股炽热的“红”——那是党旗在农商行的门楣上猎猎招展的红,是党员胸前徽章映照初心的红,更是“支农支小”服务场景里,涌动着的、带着泥土温度的红。
置身于此,一个问题萦绕心头:当“四大行”的身影遍布城乡,当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冲击着传统堤岸,一个扎根县域的农商行,何以在这片并不辽阔的疆域里,赢得人心,成为服务“三农”与小微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答案,写在每一面飘扬的党旗上,刻在每一名党员的步履间——是党建!是那如磐石般坚固的战斗堡垒凝聚的力量,是那如“方向盘”般精准指引着经营航向不偏、战略定力不移的根本保证。
根 脉
红土孕育的精神家园
昔阳农商行深谙精神根脉的重要。步入行内,一条精心打造的“精神的力量”文化长廊,宛如时光隧道,将农信人八十载风雨兼程的足迹娓娓道来。旁边,“大寨精神”的熏陶之所,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魂魄,仿佛仍在激励着新一代的农信人。“荣誉展厅”里,每一块奖牌、每一面锦旗,都在无声诉说着奋斗的荣光。而“两廊一室”——清廉文化与警示教育相融的空间,则如清泉,时刻涤荡着心灵,将红色的种子,深深播撒进每一位党员的心田。这里,不只是办公场所,更是一个精神的家园,信仰的熔炉。
深 耕
党建课题结出实践硕果
党建不是空中楼阁,它深深犁进业务的土壤。昔阳农商行推行“一支部一课题”“一支行一典型”“一党员一标杆”。各支部围绕“书记项目”,如同精耕细作的农夫,以课题为犁,深耕自身“责任田”。他们敢于刀刃向内,将21个部门精炼为16个,把精干的党员骨干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信贷服务的第一线,让党旗在业务攻坚的最前沿高高飘扬。
考核的指挥棒也指向融合——“管党建”与“管业务”并重,资源向创效的前沿倾斜。更令人称道的是,党建成为了一座坚实的“桥”。昔阳农商行党委主动伸出共建之手,与县公安局、医院、教育局等14家地方单位党委紧密联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那汩汩流淌的金融活水,便顺着这党建之桥,越过行政的藩篱,精准地浇灌到百姓的心坎上,浸润到希望的田野里。这不正是山西农信“姓党为民”政治性与人民性最生动的彰显吗?
聚 力
党旗辉映下的发展合力
最触动心弦的,是党委的引领力。昔阳农商行党委牵头,积极对接县委、县政府,以党建共建为强有力的纽带,联合多家企业搭建平台。于是,政策与需求精准对接:百科盛现代农业园区里生机勃勃,滑雪场上笑语欢腾,预制菜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一个个承载着地方振兴希望的产业项目,在党旗的辉映下找到了金融的支撑点。这是何等磅礴的力量!是党建的向心力将各方拧成一股绳,是党建的凝聚力汇聚起发展的洪流,是党建的融合力催生创新,是党建的助推力让梦想加速落地生根,是对山西省农商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任凯同志今年年初提出的“山西农商行在走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过一段艰辛和吃力的上行坡道,我们的工作既需要在前面引领、也需要从后面推动,关键在于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有力的阐释!
回 响
八十载初心与时代的召唤
栉风沐雨八十载,山西农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初心如磐,定位不移,始终深深扎根于普惠金融的沃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昔阳农商行的奋斗剪影,竟与脚下这片曾孕育“大寨精神”的热土如此契合地叠印在一起。当“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号角在农信事业的广阔田野上嘹亮回响,他们便将红色的基因,深深注入金融的血脉。这份传承,让他们在“支农支小”的航道上,信念坚定,步履铿锵。
眺望太行余脉,层林尽染。我仿佛看到,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正引领着这支扎根县域的金融队伍,以“百姓最近、最亲、最可信任、最有温度”的姿态,稳稳地扎根在县域的土壤,深耕在农村的市场。他们的奋斗,是在回答着永恒的命题:“我是谁?”——是党领导下的银行,是服务“三农”和小微的百姓银行!这掷地有声的回答,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行的灯塔。
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在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铭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唯有坚守定位,回归本源,走好自己的路,做好份内的事;更需高擎党建旗帜,聚焦中心大局,在服务县域的蓝图上,填好“三农”的厚重词句,谱好“小微”的奋进乐章,唱响“县域”的振兴强音,共筑那服务地方、造福百姓的金融之梦。这梦,在太行的映衬下,在党旗的指引下,正焕发出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