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小景同志细心,我这养老钱说不定就被骗走了!这天上午,在大同农商银行五州分理处大厅里,60岁的张大爷紧紧握着分理处副主任景霞的手,连声道谢。这场暖心的劝阻,源于一次看似普通的手机银行开通业务。
就在前不久的一天上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五州分理处,径直走到服务台要求开通手机银行。副主任景霞上前接待时,注意到老人对智能手机操作并不熟练,询问用途时,老人还有些戒备,只含糊地说要转钱用。
多年的金融服务经验让景霞警觉起来。她查看老人的账户流水发现,其账户往来多为退休金存取,几乎没有转账记录,与“需要转账”的说法并不吻合。“大爷,您别急着办业务,先跟我说说,是谁让您开通手机银行的?”景霞递上一杯热水,轻声问道。
起初老人还有些抵触,在景霞列举了几起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例后,他才松了口。原来,老人加入了一个“困难群众补助群”,群里自称“工作人员”的人说,只要开通手机银行并提交个人信息,就能每天领取8块钱生活补助,他已经按要求把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甚至子女电话都发了过去。
“这是典型的诈骗套路!”景霞立刻指出,“他们先以小恩小惠引诱,等您开通手机银行,就会想办法套取登录密码和验证码,到时候账户里的钱就危险了。”她拿出反诈宣传资料,一条条给老人分析其中的风险。
经过近40分钟的劝说,老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当即表示不再开通手机银行。考虑到个人信息已泄露,景霞又主动联系社区民警,并陪同老人到派出所报案,协助民警记录相关信息。
“现在骗子专挑老年人下手,我们多一份警惕,就能帮客户多堵一道风险口。”景霞说,分理处每月不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反诈技能,遇到老年人办理异常业务时,都会多问几句、多核实几遍。
此次成功劝阻,不仅为老人守住了养老钱,更彰显了基层金融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下一步,大同农商银行将持续加强员工反诈培训,构建“事前预警、事中劝阻、事后跟进”的全链条防护网,用专业服务为客户的资金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