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页banner
您的位置:首页 > 详情页

支行里的“烟火气”丨市井巷里的温暖陪伴


来源: 作者:大同农商行张琦 孟雨妍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4日]
分享至: 打印 大  中 

  随着卷闸门缓缓升起,隔壁早点铺肉包子的香气伴着商贩们的吆喝声飘进大同农商银行教场街分理处,又开启了她与街坊邻里相伴的一天。墙角挂着还没晾干水珠的爱心伞,有为环卫工人提供休息的爱心驿站......周边社区的百姓都说“走进这家银行总让人感觉很温暖”。

  教场街分理处后面的巷子里有家麻辣烫店,王婶子每天买菜时顺便都来换些零钱备用。“王婶,您先坐会儿,我给您倒杯热水!”柜员小赵早已摸清她的习惯,提前把一叠叠五元、一元的纸币按顺序理好。“尽管可以扫码,但还是得换点零钱,以前得跑好几个地方,这儿不仅给换,还帮我把烂票子换成新的,比自家孩子还贴心。”王婶接过钱,顺手抓一把杏儿放在了柜台上。

  老客户里,退休职工李老师最有“仪式感”。每个月10号,他都会穿着整洁的中山装来取养老金,再顺便咨询最新的存款政策。“我年纪大了,手机上的字看不清,小刘每次都耐心地给我讲解。”李老师说,去年他想给孙子存教育金,小孙陪着他来了2趟,经过工作人员测算收益,选择了最稳妥的大额存单。

  午后的厅堂里,常有带孙辈来办业务的老人。该分理处特意把等候区贴上了“爱心座椅”标签,还在旁边设了“便民服务台”,放着血压仪、创可贴和常用药品。有次一位老人带孩子来取钱,孩子不停哭闹,脸涨得通红,大堂经理见状立刻找出体温计,测量孩子高烧39.5度,赶紧拿出备着的退烧药给孩子吃上,还帮着联系家人,直到孩子情绪稳定才离开。后来,老人特意送来一面写着“暖心银行,情系百姓”的锦旗。

  该分理处所在的教场街社区,一半是老住户,一半是做小生意的商户。小吃街的摊贩、街边的商铺老板常来行里办理商户对账、收款码维护业务。柜员小王记得,开瓷器店的刘哥对智能收款设备操作不熟练,最常来咨询收单码的问题,“有时候顾客说付款没到账,他就着急来查流水,怕耽误生意”。为了帮刘哥省心,专门给他留了客户经理的联系电话,还上门教他用手机银行查实时收款记录,从设备连接、流水核对到账单解读事无巨细地提供帮助。“现在刘哥每次来,都会给我们带袋刚炒的瓜子,说我们帮他解决了不少收款的烦心事”。

  傍晚时分,做水果批发生意的王老板开着小货车来转账。他每天要给外地供货商打款,经常赶在下班前匆匆赶来。“好几次都过了下班时间,柜员还是等着我,帮我核对账目、办理转账,从没有半句怨言。”王老板说,教场街分理处还给他办理了“商户贷”,去年水果旺季资金周转不开,正是这笔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从清晨到日暮,教场街分理处的厅堂里流转着柴米油盐的日常,也见证着街坊邻里的悲欢。这里没有复杂的金融术语,只有贴心的叮嘱;没有冰冷的流程,只有真诚的帮助。大同农商银行就像扎根在市井里的一棵老树,用最朴实的陪伴,把金融服务的温度,融进了街巷的烟火气里,也刻进了百姓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