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大
中
小
在广袤的三晋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曾用脚步丈量过千山万壑,用汗水浸润过田间地头,将金融服务送入千家万户,这深深的足迹,踏出了“背包精神”的坚韧性,它朴素无华,却足以穿越风雨,成为支撑山西农信一路向前的基石。
抗极端环境之压显农信坚韧之姿
赓续冀南银行的红色血脉,农信人秉承着“背包精神”的坚韧,在服务“三农”征程里,冲破暴雪、高温等环境阻碍,将金融暖阳洒向广袤乡土。祁县农商行遇县域暴雨、道路冲断,“应急背包队”迅速集结,徒步3公里入村,帮忙清理路障,并开通绿色通道,优化办贷流程,现场办理“救灾助农贷”,2天为18户种养殖户预授信180万元。太谷农商行聚焦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先锋队,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以“雪中送炭”的行动为群众纾困解难。近三年来,该行累计向280名受灾群众投放应急贷款3600万元。临县农商行通过“网格+金融”模式,开展“送贷上门”活动,建立评级授信档案,制定金融服务方案,并化身“移动银行”走进田间地头,零距离为农户办理业务。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发放涉农贷款金额达34.38亿元。交城农商行遇暴雪天气,启动“应急上门服务机制”,携带移动办贷设备,冒雪步行服务;推行“炕头办贷”模式,现场指导填信息、核条款。截至目前,该行累计走访实体1.74万户,发放贷款33.73亿元。
履助农服务之责彰农信坚守之魂
从岁月长河到时代潮头,农信人用不变的热忱与创新的举措,为“三农”发展和百姓需求筑牢金融后盾。屯留农商行积极布局三夏生产,坚持“四早”原则,以“名单制”分类,提供“一对一”建档、受理服务,通过“驻点办公+田间走访”模式,依托线上申贷平台,全力保障资金供应。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54.55亿元。壶关农商行扎根三晋,将服务融入日常。信贷员背包入村,田间问需,推动“服务下沉”;柜面上优化服务流程,老年人优先窗口、方言讲解成常态。截至目前,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15.9亿元,贷款余额达74亿元。孝义农商行常态化走进市场,持续开展上门服务,逐户询问经营难题;强化厅堂建设,增设商户专属窗口、老年客户爱心角。近两年来,该行累计发放贷款19.43万笔,金额达132.86亿元;上门服务448次,柜面业务办理174.61万笔。晋城农商行在特殊灾情发生时,迅速启动应急金融服务,网点增设“救灾善款专用通道”,保障资金划转与捐助畅通,多渠道倡议社会力量支援灾区重建,员工化身志愿者协助物资配送与群众帮扶,志愿服务人员达500余人次。
破金融难题之困彰农信攻坚之勇
面对多元化金融需求,山西农信各机构精准施策、创新金融服务,以“人力补技术”的智慧与执着,在破解难题中开辟新局,为普惠金融铺就道路。大同农商行针对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难题,通过实地调研,“一企一策”对接需求,开通“绿色通道”,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推动贷款投放全面提速。今年,该行已帮助30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夏县农商行按行业、区域梳理名单,组建专项小队逐户上门走访,对偏远地区客户,工作人员携带移动终端,现场帮办贷款申请、账户查询等业务,实现“上门即办结”。今年该行已为偏远地区客户办理业务超8000笔。高平农商行积极响应市场主体资金需求,掌握客户家庭收入、经营状况,提供全周期服务。对经营性客户实行“一户一额一价”,以差异化信贷适配需求,让经营主体获得资金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实体贷款余额达128.71亿元。
续精神传承之火守坚韧内核之质
在山西农信的发展中,从老一辈挎着“帆布背包”走村入户,到新一代携“数字行囊”上门服务,工具迭代不息,但服务初心不变。曲沃农商行积极破解“数字鸿沟”,针对老年客户,推广“长辈模式”,放大常用功能,优化字体大小;针对行动不便的客户,携设备深入村落,主动上门服务。今年以来,该行已办理账户激活、密码重置等业务300余次。山阴农商行开展“传帮带”行动,由老一辈农信人带新员工重走服务路线,传授上门沟通、需求对接技巧,延续“随时能帮、贴心快办”韧性,建立“定期回访机制”,将零散服务转为长期坚守。和顺农商行持续开展“移动服务进万家”活动,组织客户经理携移动展业设备走进企业,现场办理社保卡激活、贷款申请等业务,建立“服务台账”,以便跟进解决企业后续金融诉求。截至目前,该行已上门服务850次。漳泽农商行从手工记账到智能核算,坚守着“账实相符、分毫不差”的严谨与“守好闸门、护航农信”的初心,以精准数字、清晰账目,在资金清算、报表冲刺等“硬仗”中屡创佳绩,连续十余年财务核算零差错,归档率100%。
(综合范昭余庆、马利芳、房志勇、樊冉冉、郝晓波、张寅、方晓红、钱柯宇、宋建波、王刚、田玲、牛青武、张桔铭、郝雪健、景丹丹报道。统筹:云编辑·李雪)